走出孤独的隧道

网站首页    关怀人员专题1    走出孤独的隧道

文/刘新宪

 

“追悼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我从送姐姐去机场回来的路上,看到飞机在空中向远处飞去,我的心就像一片落叶,在空中飘荡。回到家中,过去两周来的人来人往和繁忙忽然间都化为宁静,一种死一样的宁静。晚上睡觉时,我感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片荒地,只有我一个人毫无着落地被抛弃在没有人烟的荒野里。整个世界变得无比陌生,如同可怕的幻境。我绝望地自问,难道这就是我将要度过余生的世界吗?”天心(网名)一位失去女儿的父亲这样描述了他对孤独的感受。

 

一 哀伤中的孤独

 

心理学家认为,在巨大哀伤的打击下,人们会感到:1.这个世界不再像自己以往所感受到得那样温暖,2.一切都处在无常之中,世界的运行不再有合理性,3生命没有价值和意义。人们会感到,世界已不再是自己曾经所熟悉的那个世界,自己感受到的痛苦是自己所从未感受过或听说过的,自己活着的意义模糊不清。人们与世界与他人之间忽然间竖起了一道看不见的高墙。丧亲者被孤独的禁锢在那座高墙之内,那里面是一遍陌生、寂静和荒芜。孤独如同乌云将人笼罩。

 

丧亲后的孤独极为痛苦并令人难以忍受。如何挣脱孤独的枷锁是每一个被哀伤所困的人要去面对的境况。

 

丧亲者的孤独通常来自两个方面: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

 

自身因素

 

失去亲人的孤独。虽然丧亲者在自己的家里依然可以看到逝者的照片和遗物,但他们再也不可能看到逝者生前那种温暖的微笑,也听不到逝者的声音,所有的照片和遗物都是静态的,被定格的,它们缺乏真实的生命活力。丧亲者不可能和逝者进行互动性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当家成了一个静态的世界,孤独在所难免。

 

哀伤沉思。这对于很多丧亲者来说是时常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丧亲者的思绪深深地陷入在对逝者的怀念和思索之中。他们无法关注与之无关的事情,没有兴趣与外界交流,他们把自己的思绪和情感紧紧地封闭在内心,他们沉浸在和逝者无声的交流或喃喃自语之中,他们自我封闭。

 

被自卑的锁链捆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丧亲者对于丧失亲人,尤其是丧失子女的父母,会有极大的自卑感。特别是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所谓“不孝有三,无子为大”这类陈旧的思想对失去子女的父母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和自卑感,使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或者觉得自己是人类中的一种异类。无论是低人一等或是异类感都会使人感到孤独。

 

缺乏信任感。很多受到丧亲之痛沉重打击的人,在他们的哀伤反应中通常会有一个比较共性化的特点,就是对他人失去信任感。当一个人对他人无法抱以信任的时候,那么他必然是孤独的。

 

被抛弃感。很多丧亲者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仿佛被自己所爱的逝者抛弃了,被世界抛弃了,被命运抛弃了,成了一个弃儿。被抛弃的感觉使人感到孤独。

 

外在因素

 

社会对丧亲者无法理解,并由此而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高墙。尤其是对于失去子女的父母来说,由于他们的痛苦太深太重,以至于他们无法表达描述出他们的痛苦。外界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也无法理解这种痛苦。彼此无法理解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藩篱。孤独来自于得不到理解。而这种无形的藩篱难以拆除。

 

社会对丧亲者的歧视。传统文化中人们喜欢积极、快乐、阳光和喜庆。哀伤情绪通常不容易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尤其是丧亲者在哀伤期间的一些哀伤反应在不被人们所理解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歧视。就好像“祥林嫂”,它已经成了一种对不少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具有有歧视性的称呼。面对社会的歧视和伤害,失去子女的父母往往会选择躲避社会,将自己封闭在家中。 这是属于一种由社会所造成的被迫性的孤独。

 

对陌生的世界无所适从。比如不知道如何回应别人热心的招呼,不知道如何回应别人充满爱心的安慰。不知道如何应对别人无意间说出的使自己感到伤害的话语。对于失去子女的父母来说,当朋友们在谈论他们的子女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做怎样的反应,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去参加朋友的孩子的婚礼,不知道别人会在什么时候无意间说出会刺伤自己的话语,更不知道自己什么说了什么话会不小心触犯别人,总之他们对这个世界时常会有一种格格不入和难以适应的感觉。于是回避变成了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而孤独也随之而来。

 

社会对丧亲者的刻意回避。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丧亲很多时候被看作为是一种不吉利的和一种有晦气的事情。人们会躲避丧亲者。甚至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有时也很难走出这样一种传统的怪圈。丧亲者可能会失去很多朋友,包括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这更增加了孤独感。

 

二、孤独有害健康

 

人类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人需要得到爱、关怀、也需要向他人提供爱和关怀。人喜欢在群体中生活。这是人的基本天性和属性,也是人类能够得以繁衍的基础。

 

如果因为任何原因,这种天性被剥夺了或者被损坏了,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负面影响都将会是巨大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与世隔绝孤独的人,其生命质量很差、心身健康很差,所以科学家说,孤独可以是致命的。

 

三、如何冲破孤独的牢笼?

 

作为关怀者来说,在丧亲者有实际生活困难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包括物质性方面的帮助。比如说。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帮助照理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生病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们去看病就医。这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孤独

 

让家庭亲人参与关怀。

 

鼓励他们参加丧亲者的群体活动。比如说失去子女的父母,特别是失独父母,他们可以参加一些相应的微信群、 QQ群,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公益组织所举办的同命人的活动。因为在“同质”人群中,他们可以彼此理解,放心交谈,不用担心被歧视,被人称之为“祥林嫂”。这点非常重要。

 

从认知的陷阱中攀爬出来

 

解决认知问题,首先要解决理解和谅解,别人无法能够和你一样理解你所经历的痛苦。这并不是别人对你不关心,这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局限性。所以当你遇到别人无法理解你的痛苦的时候,不要为此而过于难过或愤怒,应持以原谅的态度。

 

要重新建立对世界和对他人的信任感。即便你是在黑暗的隧道中,只要你愿意去感受、体会、和寻找,你依然可以找到光,即使那是一支微不足道的烛光,但它也是有温度的,是温暖的。

 

不要用他人的眼光和价值观来评判自己。只要你能勇敢的面对生活,那么你就是有价值的。也许你失去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但是在你的伤口上新生长出来的那种坚定和勇敢,就是你生命中一种崭新而宝贵的价值。不用自暴自弃,或觉得处处低人一头。如果别人处在你的境地,也许做的远远不如你。

 

不要害怕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别人而躲避和别人的交流。但是要慎重的选择交流对象,他们可能是你的老朋友,也可能是你新结识的朋友。你的生活改变了,你也要去重新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用行动去改变生活去适应生活

 

选择去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也许过去你所感兴趣的事情现在对你来说已经索然无味,那么就去培养一个新的兴趣。比如说散步。

 

走出家门。勇敢的走出家门,是你能够战胜孤独的重要的环节。当你把家的大门关上之后,其实你也把自己的心给关上了,这只会是你自己更加孤独。

 

努力珍惜和保护自己的婚姻。理解配偶的难处和不稳定的情绪。稳定的婚姻对于克服孤独时会有巨大的帮助。

 

适当的时候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中去,通过工作去一天天适应新的世界,但是不要让工作的负荷把自己压得过重。

 

助人和爱人是治疗哀伤的良药。这已被大量心理学实验所证明。当人们将自己的爱心感染他人时,并能帮助他人的时候,人们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还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在互相帮助时的温暖,可以看到自己并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不要去和任何不值得打交道的人去打交道,因为他只会使你徒增烦恼并对世界更加悲观,使你感到更加孤独。一定要择良友而交之。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养宠物。很多时候宠物可以给人带来温暖,这对哀伤疗育也是有帮助的。

2019年6月23日 04:34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