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治疗 : 陪伴丧亲者走过幽谷之路
作者: 罗伯特·内米歇尔 [美]
简介:罗伯特·内米歇尔是国际上近代最著名的美国哀伤疗愈专家之一。本书汇集了不同的哀伤咨询与治疗的专家们所写的多元化的干预方法和技巧,它们都非常具有独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对不同丧亲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的给与治疗。本书较适合专业人员阅读。
哀伤理论与实务:丧子失独家庭心理疗愈
作者:王建平, 刘新宪[美]
简介:本书两位作者都有过不同但都极为艰辛的丧亲历程,籍着对丧亲之痛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作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哀伤、延长哀伤障碍,及近代哀伤研究的主要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并提供具体的案例。本书还为丧子失独父母及关怀者提供了应对日常困境的实用和具体的建议,以及与哀伤研究和临床应用的 评估工具。 本书提供了近代哀伤研究的最新信息并用通俗的语言介绍这些信息。它适合丧亲者(特别是丧子失独父母)、关怀人员、心理咨询师、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及与计生特殊家庭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等阅读。
拭去心灵的泪 :心理创伤咨询治疗手册
作者:董燕
简介。本书汇集了26个心理刨伤咨询治疗案例,取材于多位心理咨询师在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干预的亲身经历。它以故事的形式,从灾难发生后,心理创伤的发生、发展以及修复的过程的经历,反映出灾难后丧亲者可能遭遇到的各种痛苦,以及人类心灵的脆弱与坚强。这些故事中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读者了解了心理创伤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心理干预和治疗的具体技术方法。
哀伤疗愈
作者:刘新宪
简介: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丧亲之痛。 失去挚爱的亲人是人生的一种巨大丧失并会引发哀伤。哀伤是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深邃的痛苦情感。无论是儒家或佛教都把哀伤排在人的七情中的第三位。人为什么会哀伤?哀伤是一种病吗? 哀伤的风险是什么? 哀伤是抑郁症吗?如何缓解哀伤?如何帮助哀伤者?古往今来,这些问题总会不断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本书用科普和高度浓缩又通俗易懂的方法向读者介绍哀伤疗愈的基础知识。它融汇了近代主流的哀伤研究与干预的成果并将其本土化。手册共分四篇:第一篇,什么是哀伤,第二篇,如何应对哀伤,第三篇,哀伤时期的养身,第四篇,关怀者专题
浴火重生:一位丧子母亲的哀伤疗愈之路
作者: 珊蒂·帕克金帕[美]
简介:作者是一位丧子母亲,本书记述了她走出哀伤深渊的真实经历,也是对哀伤疗愈经历的提炼和升华。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普了丧子父母的一些哀伤疗愈方法。它为失去子女父母提供了大量极有价值的信息,从在剧痛期孩子的丧葬,以后的遗物处理、夫妻关系、一直到生命意义重建等。这本书对失去子女的父母来说,是一位“过来人”的启示。对关怀者来说,它是一个人生的课堂, 它揭示了人们不易看见的哀伤母亲心灵疗愈之路。这本书又像是一本丧子哀伤疗愈的操练手册,里面有很多具体的操练建议。适合专业及非专业人员阅读。
重燃生命之光:尚善暖心手册
总编:毛爱珍
主编;巴维尔
简介:本书由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毛爰珍女士发起组织编撰,并与“暖心音频”做为组合,提供给失独父母。本书包含了失独父母自强不息,并在哀伤中重建生命意义的故事。有不同的启发心灵感悟及哀伤学者的科普文章。本书还介绍了政府对失独家庭的政策。本书用户通俗的方法帮助失独父母对哀伤,对自己、对疗愈有更深的认识,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本书特别适合丧子失独家庭及关怀人员阅读。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作者:韩生学.
简介:作者韩生学在计生部门工作了25年。从2005年起,他便开始关注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并进行调查、采访、写作。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失独家庭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展示了失独之因、失独之痛、失独之殇、自救之举、社会关注、人民关爱、政策关怀,是对三十多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回眸与与深刻的反思。通过事实的再现、沥血的表达、真情的流露,它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一段历史、记住一个时代、唤醒一份爱心、关注一批家庭、关爱一批老人、温暖一个社会。”
化哀伤为舞蹈:在逆境中寻得盼望
作者:卢云
简介:该书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哀伤,建议把哀伤作为一种珍贵资源,建议人们走进哀伤,让哀伤化为盼望的源头。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跨越困难时期的五道进程:1.从小我到更大的世界;2.从抓紧不放到不再执著;3.走出宿命,进入盼望;4.从操控到爱;5.从可怕的死亡迈向喜乐的生命。
哀伤平复自助手册
作者:[美] 约翰·詹姆斯 [美] ,拉塞尔· 弗里德曼 [美]
简介:本书是纪念第1版20周年修订版。两位作者都是国际上著名的哀伤疗愈的专家。他们通过讲述他们自己的哀伤辅导的经历和故事,帮助人们平复哀伤,带领不被哀伤的阴影压倒,并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发现人生新的希望。该书是以成功的哀伤辅导经历而著,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生命河流
作者:苏绚慧
简介:作者是一位资深的哀伤疗愈专家。该书的内容来自于作者的真实体验,也是一位专业关怀者的职场经验和思索笔记。通过一个个温馨而感人的真实小故事,它给与哀伤的人指引和慰藉。作者以河流做为生命的隐喻,书写社工人员与病人、家属的相遇,生命交集中的美好。该书涵盖了人际关系、生命教育、情绪教育、老年照护、生死议题,提醒人们正视死亡、关怀生命。
于是,我可以说再见
作者:苏绚慧
简介:作者是一位资深的哀伤疗愈专家。在为丧亲者做心理疗愈的过程中,作者整理出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作品能夠帶給哀丧者温暖,彷彿一位愿意聆听你說話的人坐在你身边,用温柔的眼光注视着你,倾听你的述说。该书收录了多真实的故事,这有助于读者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哀伤或失落经历,找到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力量。该书强调丧亲者并不孤独,唯有自己“好好的活着”,才能给逝者一个最好的存在意义。
失独:中国家庭之痛
作者:杨晓升
简介:作家杨晓升在通过对大量失独父母的访谈后,挑选了六个极具代表性的失独家庭进行深入剖析。该书展现了一幕幕令人震撼的悲剧。那些二三十岁离开人世的青年,本是家庭的核心,父母的希望,他们生命的陨落使整个家庭几近崩溃。该书用场景照片式的纪实方法真实地记载下失独父母的悲痛,泪水,思念,孤独,疾病,以及无法弥补的丧失和巨大的心灵创伤。该书还从宏观角度梳理、回顾我国人口政策及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切思考。
疗愈失亲之痛--治愈哀伤的365天冥想练习
作者:玛莎·惠特莫尔·希克曼 [美]
简介:失去16岁的女儿后,身为母亲的希克曼女士并没有沉溺于丧失之痛,而是一边怀着对女儿的爱继续前行,一边把自己走过哀伤的历程诉诸文字。希克曼,饱含深情地写下了《疗愈失亲之痛》这部畅销百万的心灵治愈经典。作者深情地地记述了失去女儿后的心路历程:女儿的遗物是怎么让她触景生情的,早晨的鸟鸣是怎么让她感到一丝安慰的,纪念日和节假日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度过的。作品包括了365篇如歌如泣的诗文。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位母亲对已故女儿的深情思念和母爱,以及载着哀伤、回忆和爱继续积极地面对新的生活。
十二堂生命课
编/作者:柳红
简介:柳红,一位从绝望中站起来的失独母亲和学者,邀请了十位具有特别生命体验的讲者,把老、病、死的话题作为公共话题谈出来。在一个忌讳死亡话题的文化背景中,希望人们开放地、有准备地面对,重新规划自己的有生之年,让老后和病后的生活依然可以成为人生美好时光一个部分。
安慰之光:失去亲人的疗愈
作者:布鲁克·诺尔 [美],帕梅拉·布莱尔 [美]
简介:布鲁克·诺尔和帕梅拉·布莱尔博士通过自身丧亲之痛的亲身经历和对其他丧亲者的大量访谈,探索如何平复哀伤,穿越苦难,重建生命。该书向人们提供温柔的理解、善意的接纳、以及大量极有价值的具体的应对哀伤的经验和建议。 该书有助于抚慰和疗愈经历丧亲困境的人们。
安魂
作者:周大新
简介:我国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的独子周宁于2008年因病去世,享年26岁。4年后,周大新以泣血的勇气写下了这本思念之书。小说是一对父子两个灵魂间的坦诚对话。该书由两部分构成:上半部分是儿子周宁生前成长的回忆;下半部分是儿子周宁进入天国之后的哲思与精神。通过对话父亲回眸自己的人生,发出痛彻心肺的忏悔;儿子则述说自己对死亡的体验,天国的奇异景象。该书用真实和虚构,现实的无奈和想象中的极乐,痛苦和解脱描述了一位失独父亲的心路历程。该书被人们称为“一支沉郁中夹着旷达的安魂曲”。
抚平伤痛:创伤性心理障碍治疗指南
作者:乌尔里希·施奈德[瑞士],玛丽莱纳·克鲁瓦特[美]
简介:这本书汇集了几十位国际临床心理治疗专家的实践经验,用系统的理论、翔实的案例、前沿的技术呈现创伤性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是一部治疗创伤性心理障碍的宝典式著作。对于临床工作者和心理治疗师来说,这是一本极具实操性的实践指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则是一本可用来心理自助的疗愈读本。
失独家庭救助与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研究
作者:沈长月等
简介:本书是一本理论性书籍。作者以河北省失独家庭“暖心续航”项目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失独群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失独群体的特征及其需求的了解,结合发达国家老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对失独群体帮扶的策略——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其中涉及到对失独家庭的社会工作干预机制及其操作细则。本书适合于关怀失独群体的专业及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