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面对哀伤更倾向于克制

网站首页    哀伤理论基础    男性面对哀伤更倾向于克制

文/刘新宪   摘自《新民晚报》2018年 9月1日 第23版

在失去子女的沉重打击下,父母会承受人们难以想像的巨大而共同的哀伤痛苦。但男女哀伤反应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吗?

199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和道克首先提出,二者是有不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将在女性身上较多表现出来的哀伤反应称为“直觉型哀伤”(Intuitive grief);将在男性身上较多表现出的哀伤反应称为“工具型哀伤”(Instrumental grief);当二种反应同现于一体时则被称之为“混合哀伤”。

女性在“直觉型哀伤”中倾向于追随直接的感觉去感受和表现哀伤,男性的“工具型哀伤” 则倾向于去思考、认知哀伤和做具体的相关事情。女性在哀伤时会公开流泪,而男性会努力克制。女性会积极对他人表述自己的哀伤,男性会把哀伤深藏于心。女性会向外界求助而不介意被视为弱者,男性则倾向于迴避外界帮助。女性用大量语言疏解哀伤压力,男性用沉默做事来忘却哀伤。女性的哀伤情绪起伏及冲动更显著于男性。

此外,男性和女性哀伤之别还表现在女性在失去子女后通常承受更深重更长久的痛苦。学者对失去子女父母的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复杂哀伤程度明显高于男性。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勒洛尔和安德烈认为,男女哀伤不同反应主要源于二方面:1。男性与女性大脑结构和运作机制不同。2。社会角色定位不同。男性从小就被教育要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是男性被传统社会所期望的,但社会对女性表现软弱和依赖则容易接受和宽容。

这里还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研究显示,由于男性对自身哀伤情感的克制和缺乏渲泄疏缓渠道,丧子哀伤会使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致命性的生理疾病。

 

疗愈建议

请哀伤父母理解,因性别之差,请不要因为你的配偶和你的哀伤反应不同而失望或愤怒。请彼此理解包容。母亲的哀伤会经历更长时间和更多反复,而父亲的沉默是另一种形式的刻骨铭思。

请关怀者千万不要用“坚强”来赞扬和鼓励哀伤父亲强行克制痛苦的情感。请你们对父亲在失去子女后的“软弱”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对哀伤父母来说,你们所真正需要的“坚强”不是一味克制。而是对过去要勇敢面对接受,对今天要勇敢寻求疗愈,对未来要能自尊、自信、健康、有爱、有喜乐地活着,因为这不正是你们孩子所希望看到的吗?

2019年6月23日 09:2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