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子哀伤,男女有别
文/刘新宪 王建平(通讯作者)
转载自《心理与健康》 PSYCHOLOGY & HEALTH“心 理 师 园 地”2019年5月
失去了孩子,尤其是失独,父母会极度哀伤和痛苦。这是人性的正常反应。但人们通常有个很大的认识误区,那就是父母承受了相同的打击,他们的哀伤反应方式和应对机制也应该相同。事实上每个人的哀伤反应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此外男女因性别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哀伤反应特征。本文将讨论如何认识和理解男性和女性对哀伤反应和应对机制一些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哀伤疗愈建议。
男女哀伤的差异
哀伤反应和应对方式
女性会较多地表现出“直觉型哀伤”(Intuitive Grief), 就是用直觉去感受哀伤并直接表现出来。而男性则更倾向于“工具型哀伤”(Instrumental Grief),就是思考认知哀伤并通过做具体的事来反应和表达哀伤。很多时候“直觉哀伤”和“意知哀伤”会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被称之为“混和哀伤”。
女性最常见哀伤反应是哭泣,包括在他人面前哭泣。男性较少哭泣,尤其是面对他人或在公开场合。
女性的哀伤反应通常直接和公开,男性更倾向于隐藏哀伤的痛苦。
女性的哀伤反应较容易用情绪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男性倾向于用相对理性的方式表现。
女性更多地会使用语言来表述和渲泄哀伤。男性更倾向于行动,比如拼命工作或做某些具体的事情,并在工作和做事中让自己的哀伤剧痛得到缓解。另外也有男性用酗酒方式来自我麻痹。
夫妻对性生活态度不同。失去孩子后,男性会寻求性生活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并让自己感觉依然生存着,而且从中得到哀伤疏解和愉悦。但女性会有较长的时间性冷漠。
在哀伤剧痛期,女性会较少考虑财务,更沉缅于情绪感受。而男性在哀伤中会较多地考虑家庭财务问题。
在哀伤剧痛期,女性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会明显下降,而多数男性相对来说,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会保持得较好一些
女性会更积极地寻求外界帮助,比如找家人朋友倾诉,参加微信群,失独人活动,心理疗愈活动,或建立新的信仰等。而男性这反面的积极性明显要弱。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在找人倾诉时,他人不知如何交流或不愿交流而躲避她们,这会使她们更容易受到伤害而倍感痛苦。
哀伤强度和持续性
女性在失去孩子之后,其哀伤程度一般更为强烈。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绝望,愤怒/敌对情绪,负罪感,失去控制,强迫性的负面思维, 幻觉,情绪失控和焦虑。
心理学的统计分析也充分支持这个观点。从丧子(非失独)父母的复杂哀伤问卷(Inventory of Complicated Grief - ICG)量化水平可以看到,女性为30.58,男性为24.99。中国的失独父母ICG指数显示,女性为51.22,男性为43.83。复杂哀伤问卷评分越高,复杂哀伤越严重。很显然,对哀伤父母来说,女性比男性哀伤程度更为严重,而失独女性尤为严重。
在多数情况下,女性的哀伤剧痛时间通常比男性持续的更久,她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缓解剧痛的痛苦。
其他方面的差异
女性会细心地记住孩子的重要日子,而男性这方面没有那么细心。
有些女性会有躱避或压抑喜愉情绪倾向,觉得失去了孩子不该再去体验喜乐,因为这似乎是对孩子感情的一种背叛,而男性较少这方面的顾忌。
导致男女哀伤差别的因素
生理因素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流泪和更善于主动表达哀伤是有客观的生理因素。男女哀伤,他们的大脑活动是不同的。近代的脑科学研究可以观察到男性与女性在哀伤时各自的大脑反应图像(这些实验首先要求研究对象主动回忆起一件悲伤往事)。根据图像显示,当情绪进入哀伤时,男性大脑只触发了一部分杏仁核和右前额叶皮质的一小块区域,而女性大脑却触发了更广的区域,并且这些区域分散地位于左右脑。这一现象同时也解释了女性为何比男性更容易表达自己的哀伤情绪。
社会因素
哀伤总体来说是一种不被社会鼓励的情绪。男性在传统的社会和家庭教育中,一直被灌输要坚强,不要轻易表露哀伤情感。我国有一个家喻户晓诗句,“男儿有泪不轻弹”,说的就是这样一种社会期望。男性当众表达哀伤会被视为软弱无能,甚至会遭到社会歧视。另外男性被社会要求必须比女性表现得更为自主、独立,对哀伤情绪要有更好的控制。而女性通常被社会视为弱者,社会对她们没有像对男性那样的期待要求。于是流泪便慢慢地更加变成了女性和孩子的“特权”。
面对传统的社会期望和训练,男性即使在哀伤剧痛时,也不得不表现的更具有自我克制力,并强迫自己压抑哀伤痛苦,不轻意对外流露。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数男性在失去子女后,不会轻易向外界述说、渲泄、或寻求帮助。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到工作或做其它事情上来舒缓哀伤的痛苦。
女性更倾向于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寻求安慰,而男性更倾向于网上交流。男性对哀伤的克制有其重要功能,它可以减少哀伤家庭中具有伤害性的哀伤情绪震荡扩大。但是过多的克制和压抑会导致男性更易患上心理和生理疾病。
自我定位因素
男性自远古以来通常为家庭提供安全保护和经济来源的保障,是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元的顶梁柱。“坚强”是男性在社会中对自身定位的一个重要元素。“男子汉大丈夫”是一种对有担当的男性的称呼,也是大多数男性的一种自我定位。这种自我定位,潜移默化深入到潜意识之中。它也是大多数男性自我期望自我肯定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当灾难来到时,很多男性会本能地扮演担当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女性在自我定位中,通长会有一种相对的弱者态度,并对男性有一定的依赖性。传统中女性也会比较依赖丈夫来支持家庭的生存。在失去子女后,男女因其性别差异,他们的社会自我定位因素还会在生活中继续延续下去,并影响他们对哀伤的反应。
家庭因素
父母在家庭中教养孩子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父爱如山,是孩子的安全依靠,母爱如海,点点滴滴无微不至。母亲一般更为细心,她们需要关注孩子生活的很多细节,以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在失去孩子后,这也是为什么母亲会更为细心地关注与孩子有关的重要日子。
女性一般对家庭关系比较敏感细腻,并以家庭为中心的倾向更强。男性会比较注重工作成就和对家庭的经济支持。这就不难理解女性在失去孩子初期,由于生活重心的彻底倾覆,而大大降低生活能力。而男性会比女性更多地考虑家庭经济来源的问题,和维系家庭的日常生活的运行。
关于哀伤疗愈的建议
对哀伤父母来说,请记住男女哀伤反应不同。请不要要求和期望你的配偶会有与你相同的哀伤反应。哀伤反应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因人而异;没有截至日期,只有轻重不同。
即使我们的社会不推崇哀伤情绪,也请您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哀伤。用工作逃避现实只能是暂时的。正面应对它才可能有生命的重建。
请谨慎地选择倾诉哀伤的对象。丧子失独的哀伤除亲身经历,别人难以理解。当别人躲避这个话题或躲避你时,请不要为之惊讶和失望。这是多数人的常态反应。请选择能理解你的人交流,尤其是多和你的配偶交流。